東石是朴子溪的河港,也是當年先民來台的門戶之一,而移民也沿著河流逐漸往內地深入。因為河流具有灌溉與飲水之便,所以人們多傍河而居,形成聚落。此外,河流的運輸功能也使得沿岸的聚落逐漸形成街市,帶來文明與商業的繁榮,朴子就是最好的例子;因此,朴子溪也是朴子人的母親!
朴子溪原稱牛稠溪,亦寫成牛跳溪、牛朝溪,諸羅縣志中有如下的記載:「牛朝溪,發源於大武巒山,出大福興、牛朝二山之北,為牛朝溪渡。西過北新,至於小槺榔。又至西於猴樹港,南出青峰闕,入於海。」一般來說,現今中上游仍稱牛稠溪,朴子以下才稱朴子溪。而朴子老一輩的文人喜歡在詩文中稱之為「虞溪」,取其音相近,詩人楊爾材就有一首詠朴子溪的竹枝詞:
溪稱朴子古虞溪,水自新高匯海西;
興廢堪嗟東石港,一灣漠漠盡沙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