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
skip to sidebar
積塵室 Blog
塵封的記憶都是探索的目標
不要讓時間留白
2007年9月1日 星期六
朴子溪橋
橫跨朴子溪為朴子北通路與文化北路之延伸,過橋即六腳鄉
朴子溪橋橫跨朴子溪是朴子往北唯一通道,今台19線80.5處,1935(民國24年)年5月10日啟用,當時稱【巖橋】全長200公尺寬五公尺。因位於內厝里故朴子人習慣稱「內厝大橋」,後歷經幾次擴建後更名[朴子溪橋],並開徵過橋費,直至1986年11月朴子溪橋過橋費停止收費案通過,隔年7月1日停收。日據時期盟軍掃射重點橋樑之一,曾因閃躲不及而犧牲的種田人時有所聞。
橋墩下南岸東側是朴子溪親水公園,李雅縣長任內斥資3000多萬興建。未來將計劃發展成朴子溪觀光碼頭。
龍樹亭
坐落於:朴子市內厝里七鄰內厝五八號
主祀觀世音菩薩並合祀太子爺。
始建於清康熙年間,民國五十四再修建,每年六月十九日、七月十九、日九月九日為其三大節日,因巧合九(狗)地方戲稱內厝三隻狗。
內厝
內厝開墾稍早於樸仔腳街,其地理位置與樸仔腳街之間,隔一朴子溪形成內外之分,故名內厝。
朴子溪約在民國前60年改道。
「內厝」最早是覺妻妻社原住民聚落地,閩漳漳浦人黃變於民前201年【康熙50年】渡台開墾
變公派下四世遷居於開元路與文化路交界一帶協海公馳贈奉政大夫,舉六房;後裔三房澄澈公、國學生、贈文林郎;六房澄照公光緒庚寅歲貢生、選用儒學,欽加五品銜賞戴藍翎,誥授奉政大夫。其子鴻德公,軍功六品銜;次子鴻模公,軍功六品銜,撲仔腳區長;三子鴻藻光緒丁酉舉人,揀選知縣;四子鴻翔公光緒壬寅舉人;裔孫啟顯公嘉義縣首屆縣議會議長、省建設廳廳長,所謂一門俊秀。
內厝廟與活動中心
墓仔寮 魍仔寮
位於頂灰窯廟北營後,過堤防的朴子溪邊,原址僅剩一條未被溪水沖掉的小徑。
清中時期,墓仔寮是五甲尾船頭行貿易運輸碼頭,進口大宗布匹、中藥、瓷器,為東石港集散地。附近盡是「草仔廓」-榨蔗汁製糖、製酒,供應船隻裝貨出港。
墓仔寮白天具河港功能,與榨蔗工人進出,一入夜則無人敢近;原因是朴子人都知道的傳說;墓仔寮附近竹林茂密,林投叢生陰森恐怖,溺斃冤魂不記其數,入夜常聞鬼哭,亦說曾見幻化人形尋找替代(討替)直至民國堤防未建之前,築有簡便竹橋供更寮鄉民出入亦常有溺斃事件。
朴子溪氾濫改道後,墓仔寮流失加上河床淤塞河港失效,只剩淘沙業者與牛車進出。
詩曰:竹划渡頭網仔寮,舟車福湊日連霄;滄桑變後無帆影,回首當年感寂廖。
※註:依當地說法不稱網仔寮,是墓仔寮或魍仔寮(墓音摸)。
玉勝巷
(玉勝巷)屬二甲末端民前112年(嘉慶5年)閩泉晉江黃多俊販油蔥餅致富有玉珍玉豐玉勝因捐店成巷故名而此巷遺有早期蜈蜙厝街的部分建築代表
蜈蜙厝;前清時期盜匪、番害、械鬥頻仍 故營建房舍採最窄屋面(4~5公尺)縱深則盡量延長(30~50公尺)的竹篙厝 因多進式有個別門禁 間有天井採光 每間屋面均比肩朝街 並排成列,整條街呈長條蜈蜙狀,若有外敵入侵,則街頭街尾兩道隘門闔上 內賊跑不掉外寇進不來 乃具防禦功能;台灣有此建築者淡水重建街、鹿港不見天、與朴子開元古街
米市巷
民國初年專門賣米的小巷
位於開元路土地公廟(開元路與市西路交界)與黎明路大井頭之間,鄰肉市合稱肉米市,上述都已都物換星移空遺一小巷。
2007年8月31日 星期五
糖寮仔
清末時期因鄰近網仔寮,為出入南北貨擺渡點,附近遍置貯存紅糖倉庫,及包裝工寮故名
座落博文街以西,開元路兩側,至署立朴子醫院範宿舍圍內,清末時期朴子是主要紅糖集散區,因鄰近網仔寮碼頭,為上貨紅糖貯存、包裝、出貨的集散地,附近遍置紅糖倉庫,包裝工寮林立,與五甲尾船頭行連結成一個商圈,當時繁華可見。後由於朴子溪北移、網仔寮淤積、碼頭失去功用遂逐漸淡化。
詩曰:糖粉包裝五甲街,工人熱鬧分東西;糖籠粉包如山積,都運東石大船底。(吳)
又曰:西出隘門東石路,糖寮過了應菜埔;港墘一過無樹木,滿眼鹽地尖草埔。(吳)
東瑞號 東瑞內
吳氏-族於清咸豐年間`,由出身閩泉同安的先祖吳某首闢澎湖,後遷徙至朴子定居,經營陶器買賣事業,店名「東瑞號。」名振-時,繁昌致富,擁有鎮內外數十甲土也。
其後吳氏後裔承恩於同治歲,欽贈從六品,賞戴藍頂加藍翎,為清末地方總理,財富與官名齊盛,為吳氏族最是顯赫之時,其經營之東瑞號遂成當地指標,變為地名稱謂。即使在吳家早已不經營陶器買賣,「東瑞號」招牌也已卸下的現在,市民仍以「東瑞號」名之。當地人習慣稱[東瑞內]是泛指區域或宗族範圍。
是座現今尚存的四合院古厝。
吳氏後裔追憶,據說在日據時代,這座清朝建築古厝曾遭日軍放火燒,毀損大半房舍,現今所見均為改建後的屋宇。唯此說法無從證實,吳家子孫也只是懷疑。
順天宮
為糖寮角頭廟故名糖寮仔廟
座落於:朴子市博厚里一三鄰開元路四四八號;奉祀主神為五府千歲邢王
本宮始建於光緒十三年原供奉於私宅為便於大眾朝拜光復初期建於現今廟址因受風雨侵蝕乃於民國四十五年擴建同年峻工。
順天宮舊照
新建糖寮廟
五甲尾
舊制以甲為單位設甲長,五層崎隘門至媽祖廟之間,稱頭崁或七崁頂,從媽祖廟算起,至復成巷為一甲,復成巷至玉勝巷為二甲,玉勝巷至米市巷為三甲,米市巷至南通路為四甲,南通路以西至博文街隘門稱五甲,為樸仔腳街尾端故稱五甲尾。過五甲尾即出隘門往東石。
五甲尾清末時期「船頭行」林立於開元古街兩側,延至日據民國尚有多處建築可見
因位於網仔寮碼頭,與糖寮仔連成一個商圈,糖寮仔屬倉庫型裝籠、貯存,五甲尾屬貿易型態,進口大陸瓷器、中藥材、石材、紙、布,出口南北雜貨,進出東石港裝船,貨物集散,繁榮可見一般,
詩曰:五甲行口密密是,街頭暗街最空虛;日暗街路無人行,唯讀二甲有人影。
又曰:三甲黃府四甲蔡,油車糧倉金滿家;五甲東瑞吳太老,兼管民情及文化。(吳)
五甲尾船頭行舊址
船頭行天井有自家水井
靜修精舍
舍址:朴子市平和里市東路33號 主神:釋迦牟尼佛
此精舍原係李公蹺黎(法號誠淨老居士)靜修之處,後由其嫡孫李榮棠(法號開靜)繼承乃祖遺志,弘揚佛教於民國44年4月8日捨宅為佛教道場。
精舍為推動弘法和教化事業淨化人心,除開設南山圖書館(現以封館)外,並經常辦理兒童德育班、青年佛學研究班、婦女插花班、念佛同修班、佛七法會及大專教師精進佛七等活動。
民國54年因信徒聚增,舊址不敷使用,決議重建乃由中國佛教總會理事長道源長老由印度請回聖沙,鳩工興建一樓講堂做為講法佈道用,二樓佛殿供信眾參拜共修,三樓將建為佛教文物展覽室,為紀念李公開基故講堂以「誠淨」為名,以垂永久,願以道場永久作人海燈塔,普照眾生同登彼岸。
嘉義客運
別稱:林仔抱
1.緣1930年,鄉紳許茂元等倡議設貨運部,越歲增設客運業,闢東石、北港、南靖(鹿草)諸線,額東石自動車株式會社。1933年合併慶元自動車會社增駛嘉義線。1937年依政策更將嘉義自動車會社合併,仍稱東石自動車株式會社。
2.光復後改組為嘉義汽車客運股份有限公司,並設朴子辦事處後改稱朴子站以迄如今。
3.因當時的董事長為林抱先生,於是民眾若欲公車即稱為「坐林仔抱的車」,這是老一輩人家之習慣用語,年輕人就只知有個嘉義客運了。
嘉義客運朴子站
農會倉庫
因農會兩個超大型水泥倉庫所在,地方習慣稱為倉庫
1.「農會倉庫」中設有倉庫’飼料廠’供銷部’保險部及推廣股等,且附設農會診所,診所與嘉義市聖馬爾定醫院合作為市民服務.
2.1964年設立飼料廠,1970年9月15日設立供銷部.
黃姓宗祠
宗祠位於朴子市市東路一之十六號。
黃姓宗親會於民國四十九年元月由黃宗焜族長暨熱心諸宗長等創立,至民國七十一年嘉義市升格為省轄市,自七月起嘉義市籍會員遷出另組織嘉義市黃姓宗親會後,嘉義縣黃姓宗親會即計劃興建新宗祠,於民國七十三年四月二十九日召開第七屆第三次會員大會決議購買現址地及興建古廟貳宗祠一座,於民國七十三年十二月動土興建至民國七十四年九月竣工,並於十二月二十二日舉行落成慶典。
嘉義黃姓宗祠舊照
基督長老教會
地址:朴子市光復路45號。
開設之初由於崁前、朴子、古林、楫仔寮等地信徒,跋涉數里路到牛挑灣教會敬拜上帝,往返需日,尤以雨天更不便,且鑒於傳播福音,開闊聖道的重要,因而有在中心地朴子(樸仔腳)設立福音佈道所之議,經熱心教友籌劃,遂於1899年8月22日,由母會牛挑灣教會分設朴子福音佈道所,初駐下灰窯,後遷移源興樓,又轉頂灰窯(大井頭)。
1900年福音佈道所改更稱為朴子講義所。
1904年得東石郡桑原郡守暗中協助,購得現址六百多坪的建地。
1913年稟請中會核准本會升格堂會。
1924年在傳道師和信徒努力下完成朴子教會第一座聖堂。
1949年接納布袋教會為本會支會。
1956年重新創辦幼稚園稱為東明幼稚園,並擬定重建教堂。
1957〜1958年間決議重建聖堂並製圖、設計、監建完成。
1986年1月1日興建禮拜堂破土,1989年完成。
1996年起開始積極參與社區活動,辦理媽媽教室、兒童快樂營、社區合唱團等公益活動。
1999年舉辦朴子教會設教百週年慶典活動,並出版百週年紀念特刊。
消防隊
別稱:嘉義縣義消總隊第一大隊
民國65年1月1日遷移現址:平和里平和路2號。
之前在山通路現今電信局對面法國婚紗,左側宏賓旅社,右側空地與鐵工廠。
日據時代稱義勇消防組,光復後歸鎮公所民政課調度支領公所薪資,有鑑於社會需求,全國警義消納入警務系統,87年脫離警務系統成立消防署,擁有獨立的消防體系,地方消防隊逐漸改頭換面,成為目前截然不同的新風貌。
目前消防隊裝備有:雲梯車一台、水庫車一台、水箱車一台、器材車一台、後勤車一台、救護車一台。
人員:警消12人,義消分隊65人(含隊員、幹部、顧問),鳳凰志工25人(含隊員、幹部、顧問),
婦女宣導隊21人。
果菜市場
由朴子市農會於1968年2月4日設立果菜批發市場,專營蔬果拍賣業務.日久生變小販逐漸取代批發。
現今果菜市場內有各式蔬菜之販售,批發及零售夾雜經營,業者每日黃昏至雲林西螺的果菜集散地批購
市場外圍顯然比較熱鬧多了,有生鮮魚肉’家禽類’蔬菜水果等攤販林立,ㄧ些小販業者所販售多為自家栽種之物品,亦多數為老人家,他們勤儉,也勞動慣了,種植點蔬果,就來個自產自銷.
朴子派出所
廳舍位於朴子分局(郡役所)內一隅
1.起源日據時代,1904年7月31日正式成立嘉義廳樸仔腳支廳樸仔腳警察官吏派出所。1920年9月1日地方改正隸東石郡警察課直轄,迨至1941年10月因日據末期,戰爭激裂為戰時態勢下疏散遷出郡役所,時遷移今光復路42號台電朴子服務所址。
2.國民政府來台後尚隸屬東石區警察,所以迄1955年改組成立朴子分駐所,管轄竹村、大鄉、雙溪派出所。
3.目前管轄範圍:安福、平和、內厝、開元、順天、中正、博厚、文化、永和、竹圍、新寮等十一里
朴子分局
日據時期的 東石郡役所相當於現在縣政府為,日治時期層級最高的官署,目前嘉義縣轄內僅存,警政單位為東石郡役所屬警察課
大正九年行政區域改制五州【台北、新竹、台中、台南、高雄】二廳【花蓮、台東】朴子隸屬台南州,設立東石郡役所轄六腳、東石、布袋、義竹、鹿草、太保六庄總面積505.7方公里,位於東經120度14分,北緯23度27分。
啟建時期暫借配天宮西廂辦公,大正十四年1925年落成啟用,主體建築對偁處理,主體外加門廊,穿過門廊即為大廳,左右兩邊為事務室,主要入口置於中央。
現今為嘉義縣警察局朴子分局,由於年代久遠,加上使用頻繁,分局曾於八十年間外牆加以酒紅色磁磚,不想也因此破壞原有歷史景觀,最近又為此歷史遺跡爭議四起,有建議拆除者,有建議留作咖啡館以供緬懷者~莫衷一是。
嘉義縣警察局朴子分局 東石郡役所
嘉南農田水利會朴子工作站
1930年嘉南農田水利會因地方水利管理之需設立工作站(原為監視所)
朴子工作站為朴子、大鄉、永和等三站合併而成
1930年6月11日,公共埤圳嘉南大圳.東石郡所各監視所成立。1956年12月才成為嘉南農田水利會.朴子區管理處及其各工作站。1975年7月1日,因應政府實施加速農村建設時期,健全農田水利會方案,裁撤朴子工作站,將業務全部撥歸永和、大鄉工作站。
1983年受台灣農田水利會組織規程修改,無管理處設置之限制,撤銷管理處,因此將大鄉、永和工作站合併,取名為朴子工作站,並兼辦各工作站督導業務,其間權責不明,功效不彰。
1987年4月1日法令修改後恢復管理處,朴子工作站因而獨立運作。
區域內耕地面積總共1372.79公頃,灌溉面積為965.22公頃,非灌溉面積為407.56公頃,區分15小組,15個給水區。
地政事務所
負責行政區地政規劃、管理、測量、人民申請業務。
日據時代為臺南地方法院朴子出張所(主任由法院書記官派兼)全責辦理。光復後民國三士五年十一月一日奉准成立臺南縣東石地籍事務所轄區仍為朴子、六腳、東石、布袋、義竹、鹿草、太保等七鄉鎮,民國三十六年十一月改為臺南縣東石地政(籍)事務所轄區沿舊,迨至民國三十九年十一月重新規劃行政區
域(小縣制)改名為嘉義縣東石地政事務所,同時將太保鄉劃歸嘉義管轄,迄至民國四十五年三月一日為落實所在地地名,將名稱改為嘉義縣朴子地政事務所,轄區為朴子、六腳、東石、布袋、義竹、鹿草等六鄉鎮。民國七十一年七月一日嘉義縣水上地政事務所成立,鹿草鄉劃歸水上地政事務所轄區範圍,本所現轄朴子、六腳、東石、布袋、義竹等五鄉鎮市。
朴子地政事務所老照片
朴子地政事務所路線圖
平和里集會所
公所為便於地方部落民眾集會、辦活動兼具投開票處等功能之所在。
1.集會所未獨立興建前大多附設於地方廟宇
2.平和里集會所設立於1998年10月12日,佔地341.98平方公尺。
布埔仔
清代至日據時期此處小池塘與草埔錯綜複雜景觀寬大,染坊大多在此曝曬染布因而得名
位於安福里與平和里之界,山通路以南市東路以東至四維路一帶,清代此處小池塘與草埔錯綜複雜,有放牧牛羊、有種植菜圃、大部分曝曬染布,故因此而得名,東鄰(菩提窟)後是一片亂葬崗。
日據時代之後都市化擴大,逐漸成為行政文教中心,有公所、衛生所、郵局、電力公司、學校…等集中此帶,布埔仔之名也因此為人們所淡忘。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訂閱:
文章 (Atom)
標籤
大鄉里
(15)
大葛里
(18)
中正里
(6)
仁和里
(6)
內厝里
(3)
文化里
(7)
平和里
(18)
永和里
(13)
安福里
(39)
竹村里
(1)
竹圍里
(9)
佳禾里
(15)
松華里
(1)
南竹里
(6)
博厚里
(4)
開元里
(4)
順天里
(4)
溪口里
(9)
德興里
(5)
雙溪里
(10)
網誌存檔
►
2008
(5)
►
05/25 - 06/01
(5)
▼
2007
(189)
►
09/30 - 10/07
(15)
►
09/16 - 09/23
(19)
►
09/02 - 09/09
(63)
▼
08/26 - 09/02
(55)
朴子溪橋
龍樹亭
內厝
墓仔寮 魍仔寮
玉勝巷
米市巷
糖寮仔
東瑞號 東瑞內
順天宮
五甲尾
靜修精舍
嘉義客運
農會倉庫
黃姓宗祠
基督長老教會
消防隊
果菜市場
朴子派出所
朴子分局
嘉南農田水利會朴子工作站
地政事務所
平和里集會所
布埔仔
布伯公
戶政事務所
天主堂
頂菜園
下菜園
第二市場 新市仔
觀音媽廟 青田寺
樸靈宮 樸仔公
高明寺
田仔廟 代天宮
田仔廟 代天宮
田仔
朴子第一市場
魚仔市角
保安宮
牛磨店巷
天公壇
配天宮
榮昌戲院
復成巷
五層崎仔
獸魂碑
鹽館 船舶總隊
龍水宮
蕃薯巷
鬼仔潭、桂潭橋
演藝中心
嘉義縣旅遊局
嘉義縣立圖書館
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朴子營業處
電力公司朴子營業處
溪仔底
►
08/19 - 08/26
(37)
著作人
jerjen
mean.sen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