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跨朴子溪為朴子北通路與文化北路之延伸,過橋即六腳鄉
朴子溪橋橫跨朴子溪是朴子往北唯一通道,今台19線80.5處,1935(民國24年)年5月10日啟用,當時稱【巖橋】全長200公尺寬五公尺。因位於內厝里故朴子人習慣稱「內厝大橋」,後歷經幾次擴建後更名[朴子溪橋],並開徵過橋費,直至1986年11月朴子溪橋過橋費停止收費案通過,隔年7月1日停收。日據時期盟軍掃射重點橋樑之一,曾因閃躲不及而犧牲的種田人時有所聞。
橋墩下南岸東側是朴子溪親水公園,李雅縣長任內斥資3000多萬興建。未來將計劃發展成朴子溪觀光碼頭。
2007年9月1日 星期六
內厝
墓仔寮 魍仔寮
位於頂灰窯廟北營後,過堤防的朴子溪邊,原址僅剩一條未被溪水沖掉的小徑。
清中時期,墓仔寮是五甲尾船頭行貿易運輸碼頭,進口大宗布匹、中藥、瓷器,為東石港集散地。附近盡是「草仔廓」-榨蔗汁製糖、製酒,供應船隻裝貨出港。
墓仔寮白天具河港功能,與榨蔗工人進出,一入夜則無人敢近;原因是朴子人都知道的傳說;墓仔寮附近竹林茂密,林投叢生陰森恐怖,溺斃冤魂不記其數,入夜常聞鬼哭,亦說曾見幻化人形尋找替代(討替)直至民國堤防未建之前,築有簡便竹橋供更寮鄉民出入亦常有溺斃事件。
朴子溪氾濫改道後,墓仔寮流失加上河床淤塞河港失效,只剩淘沙業者與牛車進出。
詩曰:竹划渡頭網仔寮,舟車福湊日連霄;滄桑變後無帆影,回首當年感寂廖。
※註:依當地說法不稱網仔寮,是墓仔寮或魍仔寮(墓音摸)。
清中時期,墓仔寮是五甲尾船頭行貿易運輸碼頭,進口大宗布匹、中藥、瓷器,為東石港集散地。附近盡是「草仔廓」-榨蔗汁製糖、製酒,供應船隻裝貨出港。
墓仔寮白天具河港功能,與榨蔗工人進出,一入夜則無人敢近;原因是朴子人都知道的傳說;墓仔寮附近竹林茂密,林投叢生陰森恐怖,溺斃冤魂不記其數,入夜常聞鬼哭,亦說曾見幻化人形尋找替代(討替)直至民國堤防未建之前,築有簡便竹橋供更寮鄉民出入亦常有溺斃事件。
朴子溪氾濫改道後,墓仔寮流失加上河床淤塞河港失效,只剩淘沙業者與牛車進出。
詩曰:竹划渡頭網仔寮,舟車福湊日連霄;滄桑變後無帆影,回首當年感寂廖。
※註:依當地說法不稱網仔寮,是墓仔寮或魍仔寮(墓音摸)。
玉勝巷
2007年8月31日 星期五
糖寮仔
東瑞號 東瑞內
吳氏-族於清咸豐年間`,由出身閩泉同安的先祖吳某首闢澎湖,後遷徙至朴子定居,經營陶器買賣事業,店名「東瑞號。」名振-時,繁昌致富,擁有鎮內外數十甲土也。
其後吳氏後裔承恩於同治歲,欽贈從六品,賞戴藍頂加藍翎,為清末地方總理,財富與官名齊盛,為吳氏族最是顯赫之時,其經營之東瑞號遂成當地指標,變為地名稱謂。即使在吳家早已不經營陶器買賣,「東瑞號」招牌也已卸下的現在,市民仍以「東瑞號」名之。當地人習慣稱[東瑞內]是泛指區域或宗族範圍。
是座現今尚存的四合院古厝。
吳氏後裔追憶,據說在日據時代,這座清朝建築古厝曾遭日軍放火燒,毀損大半房舍,現今所見均為改建後的屋宇。唯此說法無從證實,吳家子孫也只是懷疑。
其後吳氏後裔承恩於同治歲,欽贈從六品,賞戴藍頂加藍翎,為清末地方總理,財富與官名齊盛,為吳氏族最是顯赫之時,其經營之東瑞號遂成當地指標,變為地名稱謂。即使在吳家早已不經營陶器買賣,「東瑞號」招牌也已卸下的現在,市民仍以「東瑞號」名之。當地人習慣稱[東瑞內]是泛指區域或宗族範圍。
是座現今尚存的四合院古厝。
吳氏後裔追憶,據說在日據時代,這座清朝建築古厝曾遭日軍放火燒,毀損大半房舍,現今所見均為改建後的屋宇。唯此說法無從證實,吳家子孫也只是懷疑。
順天宮
五甲尾
舊制以甲為單位設甲長,五層崎隘門至媽祖廟之間,稱頭崁或七崁頂,從媽祖廟算起,至復成巷為一甲,復成巷至玉勝巷為二甲,玉勝巷至米市巷為三甲,米市巷至南通路為四甲,南通路以西至博文街隘門稱五甲,為樸仔腳街尾端故稱五甲尾。過五甲尾即出隘門往東石。
五甲尾清末時期「船頭行」林立於開元古街兩側,延至日據民國尚有多處建築可見
因位於網仔寮碼頭,與糖寮仔連成一個商圈,糖寮仔屬倉庫型裝籠、貯存,五甲尾屬貿易型態,進口大陸瓷器、中藥材、石材、紙、布,出口南北雜貨,進出東石港裝船,貨物集散,繁榮可見一般,
詩曰:五甲行口密密是,街頭暗街最空虛;日暗街路無人行,唯讀二甲有人影。
又曰:三甲黃府四甲蔡,油車糧倉金滿家;五甲東瑞吳太老,兼管民情及文化。(吳)
五甲尾船頭行舊址
船頭行天井有自家水井
五甲尾清末時期「船頭行」林立於開元古街兩側,延至日據民國尚有多處建築可見
因位於網仔寮碼頭,與糖寮仔連成一個商圈,糖寮仔屬倉庫型裝籠、貯存,五甲尾屬貿易型態,進口大陸瓷器、中藥材、石材、紙、布,出口南北雜貨,進出東石港裝船,貨物集散,繁榮可見一般,
詩曰:五甲行口密密是,街頭暗街最空虛;日暗街路無人行,唯讀二甲有人影。
又曰:三甲黃府四甲蔡,油車糧倉金滿家;五甲東瑞吳太老,兼管民情及文化。(吳)
五甲尾船頭行舊址
船頭行天井有自家水井
靜修精舍
舍址:朴子市平和里市東路33號 主神:釋迦牟尼佛
此精舍原係李公蹺黎(法號誠淨老居士)靜修之處,後由其嫡孫李榮棠(法號開靜)繼承乃祖遺志,弘揚佛教於民國44年4月8日捨宅為佛教道場。
精舍為推動弘法和教化事業淨化人心,除開設南山圖書館(現以封館)外,並經常辦理兒童德育班、青年佛學研究班、婦女插花班、念佛同修班、佛七法會及大專教師精進佛七等活動。
民國54年因信徒聚增,舊址不敷使用,決議重建乃由中國佛教總會理事長道源長老由印度請回聖沙,鳩工興建一樓講堂做為講法佈道用,二樓佛殿供信眾參拜共修,三樓將建為佛教文物展覽室,為紀念李公開基故講堂以「誠淨」為名,以垂永久,願以道場永久作人海燈塔,普照眾生同登彼岸。
此精舍原係李公蹺黎(法號誠淨老居士)靜修之處,後由其嫡孫李榮棠(法號開靜)繼承乃祖遺志,弘揚佛教於民國44年4月8日捨宅為佛教道場。
精舍為推動弘法和教化事業淨化人心,除開設南山圖書館(現以封館)外,並經常辦理兒童德育班、青年佛學研究班、婦女插花班、念佛同修班、佛七法會及大專教師精進佛七等活動。
民國54年因信徒聚增,舊址不敷使用,決議重建乃由中國佛教總會理事長道源長老由印度請回聖沙,鳩工興建一樓講堂做為講法佈道用,二樓佛殿供信眾參拜共修,三樓將建為佛教文物展覽室,為紀念李公開基故講堂以「誠淨」為名,以垂永久,願以道場永久作人海燈塔,普照眾生同登彼岸。
嘉義客運
農會倉庫
黃姓宗祠
基督長老教會
地址:朴子市光復路45號。
開設之初由於崁前、朴子、古林、楫仔寮等地信徒,跋涉數里路到牛挑灣教會敬拜上帝,往返需日,尤以雨天更不便,且鑒於傳播福音,開闊聖道的重要,因而有在中心地朴子(樸仔腳)設立福音佈道所之議,經熱心教友籌劃,遂於1899年8月22日,由母會牛挑灣教會分設朴子福音佈道所,初駐下灰窯,後遷移源興樓,又轉頂灰窯(大井頭)。
1900年福音佈道所改更稱為朴子講義所。
1904年得東石郡桑原郡守暗中協助,購得現址六百多坪的建地。
1913年稟請中會核准本會升格堂會。
1924年在傳道師和信徒努力下完成朴子教會第一座聖堂。
1949年接納布袋教會為本會支會。
1956年重新創辦幼稚園稱為東明幼稚園,並擬定重建教堂。
1957〜1958年間決議重建聖堂並製圖、設計、監建完成。
1986年1月1日興建禮拜堂破土,1989年完成。
1996年起開始積極參與社區活動,辦理媽媽教室、兒童快樂營、社區合唱團等公益活動。
1999年舉辦朴子教會設教百週年慶典活動,並出版百週年紀念特刊。
開設之初由於崁前、朴子、古林、楫仔寮等地信徒,跋涉數里路到牛挑灣教會敬拜上帝,往返需日,尤以雨天更不便,且鑒於傳播福音,開闊聖道的重要,因而有在中心地朴子(樸仔腳)設立福音佈道所之議,經熱心教友籌劃,遂於1899年8月22日,由母會牛挑灣教會分設朴子福音佈道所,初駐下灰窯,後遷移源興樓,又轉頂灰窯(大井頭)。
1900年福音佈道所改更稱為朴子講義所。
1904年得東石郡桑原郡守暗中協助,購得現址六百多坪的建地。
1913年稟請中會核准本會升格堂會。
1924年在傳道師和信徒努力下完成朴子教會第一座聖堂。
1949年接納布袋教會為本會支會。
1956年重新創辦幼稚園稱為東明幼稚園,並擬定重建教堂。
1957〜1958年間決議重建聖堂並製圖、設計、監建完成。
1986年1月1日興建禮拜堂破土,1989年完成。
1996年起開始積極參與社區活動,辦理媽媽教室、兒童快樂營、社區合唱團等公益活動。
1999年舉辦朴子教會設教百週年慶典活動,並出版百週年紀念特刊。
消防隊
果菜市場
朴子派出所
朴子分局
日據時期的 東石郡役所相當於現在縣政府為,日治時期層級最高的官署,目前嘉義縣轄內僅存,警政單位為東石郡役所屬警察課
大正九年行政區域改制五州【台北、新竹、台中、台南、高雄】二廳【花蓮、台東】朴子隸屬台南州,設立東石郡役所轄六腳、東石、布袋、義竹、鹿草、太保六庄總面積505.7方公里,位於東經120度14分,北緯23度27分。
啟建時期暫借配天宮西廂辦公,大正十四年1925年落成啟用,主體建築對偁處理,主體外加門廊,穿過門廊即為大廳,左右兩邊為事務室,主要入口置於中央。
現今為嘉義縣警察局朴子分局,由於年代久遠,加上使用頻繁,分局曾於八十年間外牆加以酒紅色磁磚,不想也因此破壞原有歷史景觀,最近又為此歷史遺跡爭議四起,有建議拆除者,有建議留作咖啡館以供緬懷者~莫衷一是。
嘉義縣警察局朴子分局 東石郡役所
大正九年行政區域改制五州【台北、新竹、台中、台南、高雄】二廳【花蓮、台東】朴子隸屬台南州,設立東石郡役所轄六腳、東石、布袋、義竹、鹿草、太保六庄總面積505.7方公里,位於東經120度14分,北緯23度27分。
啟建時期暫借配天宮西廂辦公,大正十四年1925年落成啟用,主體建築對偁處理,主體外加門廊,穿過門廊即為大廳,左右兩邊為事務室,主要入口置於中央。
現今為嘉義縣警察局朴子分局,由於年代久遠,加上使用頻繁,分局曾於八十年間外牆加以酒紅色磁磚,不想也因此破壞原有歷史景觀,最近又為此歷史遺跡爭議四起,有建議拆除者,有建議留作咖啡館以供緬懷者~莫衷一是。
嘉義縣警察局朴子分局 東石郡役所
嘉南農田水利會朴子工作站
1930年嘉南農田水利會因地方水利管理之需設立工作站(原為監視所)
朴子工作站為朴子、大鄉、永和等三站合併而成
1930年6月11日,公共埤圳嘉南大圳.東石郡所各監視所成立。1956年12月才成為嘉南農田水利會.朴子區管理處及其各工作站。1975年7月1日,因應政府實施加速農村建設時期,健全農田水利會方案,裁撤朴子工作站,將業務全部撥歸永和、大鄉工作站。
1983年受台灣農田水利會組織規程修改,無管理處設置之限制,撤銷管理處,因此將大鄉、永和工作站合併,取名為朴子工作站,並兼辦各工作站督導業務,其間權責不明,功效不彰。
1987年4月1日法令修改後恢復管理處,朴子工作站因而獨立運作。
區域內耕地面積總共1372.79公頃,灌溉面積為965.22公頃,非灌溉面積為407.56公頃,區分15小組,15個給水區。
朴子工作站為朴子、大鄉、永和等三站合併而成
1930年6月11日,公共埤圳嘉南大圳.東石郡所各監視所成立。1956年12月才成為嘉南農田水利會.朴子區管理處及其各工作站。1975年7月1日,因應政府實施加速農村建設時期,健全農田水利會方案,裁撤朴子工作站,將業務全部撥歸永和、大鄉工作站。
1983年受台灣農田水利會組織規程修改,無管理處設置之限制,撤銷管理處,因此將大鄉、永和工作站合併,取名為朴子工作站,並兼辦各工作站督導業務,其間權責不明,功效不彰。
1987年4月1日法令修改後恢復管理處,朴子工作站因而獨立運作。
區域內耕地面積總共1372.79公頃,灌溉面積為965.22公頃,非灌溉面積為407.56公頃,區分15小組,15個給水區。
地政事務所
負責行政區地政規劃、管理、測量、人民申請業務。
日據時代為臺南地方法院朴子出張所(主任由法院書記官派兼)全責辦理。光復後民國三士五年十一月一日奉准成立臺南縣東石地籍事務所轄區仍為朴子、六腳、東石、布袋、義竹、鹿草、太保等七鄉鎮,民國三十六年十一月改為臺南縣東石地政(籍)事務所轄區沿舊,迨至民國三十九年十一月重新規劃行政區
域(小縣制)改名為嘉義縣東石地政事務所,同時將太保鄉劃歸嘉義管轄,迄至民國四十五年三月一日為落實所在地地名,將名稱改為嘉義縣朴子地政事務所,轄區為朴子、六腳、東石、布袋、義竹、鹿草等六鄉鎮。民國七十一年七月一日嘉義縣水上地政事務所成立,鹿草鄉劃歸水上地政事務所轄區範圍,本所現轄朴子、六腳、東石、布袋、義竹等五鄉鎮市。
朴子地政事務所老照片
朴子地政事務所路線圖
日據時代為臺南地方法院朴子出張所(主任由法院書記官派兼)全責辦理。光復後民國三士五年十一月一日奉准成立臺南縣東石地籍事務所轄區仍為朴子、六腳、東石、布袋、義竹、鹿草、太保等七鄉鎮,民國三十六年十一月改為臺南縣東石地政(籍)事務所轄區沿舊,迨至民國三十九年十一月重新規劃行政區
域(小縣制)改名為嘉義縣東石地政事務所,同時將太保鄉劃歸嘉義管轄,迄至民國四十五年三月一日為落實所在地地名,將名稱改為嘉義縣朴子地政事務所,轄區為朴子、六腳、東石、布袋、義竹、鹿草等六鄉鎮。民國七十一年七月一日嘉義縣水上地政事務所成立,鹿草鄉劃歸水上地政事務所轄區範圍,本所現轄朴子、六腳、東石、布袋、義竹等五鄉鎮市。
朴子地政事務所老照片
朴子地政事務所路線圖
布埔仔
訂閱:
文章 (Atom)